那要怎么避开施肥误区?来看这七点。
1、施肥时期欠科学 不少果农不重视秋施基肥,也很不重视分期施肥,直接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。秋施基肥,一是果树可在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期吸收储备施入的肥料;二是断伤根可及时愈合,对树势影响较小。
2、施肥深度不科学 1. 连年浅施有机肥易导致根系上浮。 生产中有很多果农习惯把有机肥撒于树盘中,用铁锨或小型农机进行浅翻,这种施肥方法,使20厘米以内的吸收根获得大量有机营养,对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。
3. 化肥撒施弊大于利。 一是撒施氮肥会造成氮的大量挥发; 二是撒施后大量肥料在表层积聚,易被草类吸收,造成浪费; 三是幼果期撒施碳铵类肥料,易使幼果被挥发出的氨气损害,形成果锈; 四是磷肥及复合肥中的磷素不易移动,撒于表面难以发挥肥效。 改进方法是:采用多点坑施法。原则是施到土层之内,根之上,根不见肥,肥去找根。
4、施肥部位太集中 施肥部位太集中,在生产中很普遍,不少幼树因此发生肥害,造成根死、树干干枯现象。成年树发生肥害后,常导致根系局部烧坏变褐,易引发根腐病等根部病害。 正确方法是:可溶性肥料,如氮肥、钾肥、微量元素肥料等,施用时可采用穴施法,每穴50~100克,穴深10~15厘米。施含磷等不易溶解的肥料时,有机肥混合后施入,也不能施的过于集中,穴施时与土壤混合一下,每穴100克左右,深度15~20厘米,穴与穴之间30厘米左右。
5、施肥量不科学 施肥标准各地很难统一,大多数果农仅凭经验及参考资料施肥,常出现施氮肥过多,造成树旺贪长成花困难;有的施磷肥过多,造成缺锌症状;有的施钾肥过多,造成缺钙等生理症状。 亩化肥用量要根据产量和质量而定,小年时施氮肥要少,大年时氮、磷、钾要均衡。
6、肥料搭配不合理 果树需要多种元素,其中氮磷钾重要。苹果、梨树需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1:0.5:1,桃树为10:3~4:13~16。生产中不少果农只重视氮、磷的施用,忽视钾及微量元素的施用,造成果品质量难提高,大小年现象严重。 要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,合理科学地按比例施入三要素肥。有缺素症状的,一定要配合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或根外喷施。有条件的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。
7、施肥和浇水配合不当 在生产中不少果农比较重视施肥工作,但往往忽视浇水工作,虽然施肥不少,但因土壤干旱而不能发挥肥效,因而对果品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。 故施肥后及时浇灌十分重要,每当土壤表现干旱时要及时进行浇灌。缺水地区可以进行树盘秸秆覆盖,既可保持土壤水分,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。